台上风光无限,台下窝囊连连!50万售价居然不会走路
明明是一个姗姗学步的“婴儿”,为什么非要自嗨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勇士”?
2025春晚,最出彩的节目非《机器人丢手绢》莫属。
整齐划一的动作、灵活多变的姿态、意想不到的技能,让数亿观众为之动容、自豪。
观众们的眼中,这是一场充满科技感与美感的华丽表演,甚至衍生出对祖国强大的无限遐想。
然而,当机器人退场、录制后台视频呈现时,却似一盆冷水浇在了脸上。
台上风光无限,台下窝囊连连。
这难道不是一个电池版的“提线木偶”?
首先应该感谢张艺谋导演天马行空的想法,将新兴科技和传统艺术结合得如此完美。
让我们看到一个会跳舞、能转手绢、还能抛手绢的优秀机器人舞者。
显然,《机器人丢手绢》的成功不只是对舞蹈艺术的崇尚,更是一种对科技崛起的集体憧憬和骄傲。
当这个展示结束,机器人所展现的灵活姿态让无数人对其背后的科技充满期待。
机器人的表演确实让人感到震撼。
但在这辉煌的背后,真实情况的曝光却让人倍感失落。
网友们在看到后台训练的真实情况后,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失望。
原来,这些看似聪明灵活的机器人,竟然只是经过了30天不间断的训练,甚至需要16名真人工程师的手持遥控“贴身保护”。
这种情况,让人心中的自豪感瞬间崩塌。
破防就在一瞬间,这样的“提线木偶”机器人,值得我们为其自豪吗?
有网友在网络上搜索同款人形机器人,结果发现其售价高达50万人民币(宇树科技)。
如此高昂的价格,如果连最基本的独立行走都无法完成,又如何谈得上为人类提供服务呢?
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被抛到空中的手绢,仅是靠一根细线拽回来的。
手绢与机械臂之间的同步转动又是靠那块磁铁实现的。
面对如此悲剧一幕,宇树科技似乎并不打算过多解释。
他们对这场表演的信心显得不那么动摇,称其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他们甚至表示这只是一项娱乐节目,舞台呈现的形式需要植入众多对应的程序和专门设计的机械臂等硬件。
这背后的逻辑似乎越发令人感到荒谬。
持乐观心态的朋友对此开始辩护,认为现阶段应该多一点包容。
他们如同看着自己孩子患难奋斗,从蹒跚学步到百折不挠,甚至可以说失败本身也是一种成长。
然而,另一种声音却认为,倘若科技的发展目标仅仅是大众的娱乐,而没有实质性的成果和进步,那无论如何都是毫无意义的。
将一个连站立都不会的产品神化成一个无所不能的勇士,这到底是在自我安慰,还是在继续自欺欺人?
作者认为:成功之路没有通天大道。
一次次跌倒,一次次努力。
看着这些机器娃跌倒的样子,虽然滑稽,却也不乏希望。
波士顿动力在许多方面的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踏实推进的态度。
看到中华民族在近二百年来无数次的跌倒与重生,我们应该相信,这样的人工智能美梦最终会实现。
我们已经在做了,早已在追赶。
结语
面对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在愈发高度的期待与失望中徘徊。
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曾经历过多少波折。
但是,我们从未放弃追求梦想的勇气。
对于未来的人形机器人,我们可以选择包容与期望。
同时也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可骄傲自满。
因为,缔造真正智能的路上,理性与务实才是携手并进的最可贵秘诀。